服務熱線
17701039158
產品中心
PRODUCTS CNTER徠卡DM4P光學顯微鏡的維護與保養建議長時間進行顯微觀察可能會帶來操作疲勞。徠卡DM4P顯微鏡從人機工程學角度進行了考慮,設計了一些旨在提升用戶舒適度的功能,讓研究人員能更專注于樣品本身。
徠卡DM4P光學顯微鏡的維護與保養建議
長時間進行顯微觀察可能會帶來操作疲勞。徠卡DM4P顯微鏡從人機工程學角度進行了考慮,設計了一些旨在提升用戶舒適度的功能,讓研究人員能更專注于樣品本身。
觀察筒的設計提供了靈活性。用戶可根據習慣選擇雙目、三目或配有傾斜角度的觀察筒。三目鏡筒用于連接相機,實現觀察與拍攝同步進行。雙目觀察筒的瞳距和屈光度均可調節,方便不同視力的用戶在不戴眼鏡的情況下也能看到清晰圖像,減輕了眼部疲勞。
調焦手輪的位置和阻尼感經過設計。粗調和微調手輪同軸,位置貼近用戶,操作時手臂可以自然放下。微調手輪的扭矩適中,允許進行細微的焦點移動,這對于高倍率觀察和拍攝時精準合焦是有幫助的。
載物臺高度較低,即使放入較大樣品,也能保持一個舒適的載物臺高度,方便用戶進行樣品更換等操作。載物臺的移動旋鈕大小適中,手感順暢,X軸和Y軸的移動范圍能滿足大多數樣品的觀察需求。
物鏡轉盤采用內凹式設計,在旋轉物鏡轉盤時,手指不易觸碰到載物臺上的樣品,這是一個實用的安全設計。此外,所有常用功能控件,如光強調節、光闌控制等,都設置在觸手可及的位置,操作流程直觀簡便。
這些設計細節共同作用,旨在降低長時間工作的體力消耗,讓顯微鏡成為一種好用、耐用的日常工具。使用說明建議,根據自身身高和坐姿調整顯微鏡和座椅的高度,以確保一個舒適的觀察姿勢。
參數類別 | 描述 |
---|---|
觀察筒 | 可選雙目、三目,傾斜角度約30°-45° |
屈光度調節 | 通常范圍約-5 to +5 dpt |
調焦機構 | 低手位同軸粗/微調焦,微調每轉行程約0.1mm |
載物臺高度 | 低位置設計,約小于195mm |
人機工程 | 為確保徠卡DM4P偏光顯微鏡能長久穩定地工作,定期的維護與正確的保養是必要的。遵循一些簡單的步驟,可以保持設備的性能并延長其使用壽命。 日常保養應從清潔開始。清潔光學部件時,應使用專用的吹氣球吹去表面灰塵,或用柔軟的毛刷輕輕拂掃。如有指紋或油漬,可取一小張鏡頭紙,滴上一兩滴透鏡清潔液,輕柔地從鏡頭中心向外旋轉擦拭。避免過度用力或使用非專用的溶劑,以免損傷鍍膜。 機械部件的保養同樣重要。應保持載物臺、調焦導軌等金屬部件的清潔干燥,避免沾染灰塵或腐蝕性液體。可定期用細軟的布擦拭。活動部件無需額外添加潤滑油,廠家在出廠時已加注了適量的專用潤滑脂。 當長時間不使用時,建議用防塵罩將顯微鏡遮蓋,并存放于干燥、清潔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如果環境濕度較大,可考慮在附近放置干燥劑。 光源LED的壽命較長,但亮度會隨時間緩慢衰減。當感覺亮度明顯不足且無法通過調節補償時,可能需要聯系工程師更換光源模塊。顯微鏡的激光安全等級為1級,在正常操作下是安全的,但仍應避免用光學系統直接觀察強光源。 若遇到無法自行解決的故障,如圖像模糊、調焦卡滯、光源不亮等,應聯系授權的徠卡售后服務或經過培訓的技術人員進行檢修。不建議用戶自行拆卸顯微鏡,以免造成更復雜的故障。 建立使用與維護日志,記錄設備的使用情況、出現的異常及保養日期,有助于跟蹤設備狀態并及時發現問題。 不同的應用領域對顯微鏡的功能有著不同的要求。徠卡DM4P偏光顯微鏡提供了一個可擴展的平臺,用戶可以根據當前的研究需求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選擇相應的配置組合。 核心的機架和光學系統是穩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用戶可以從豐富的選配件中構建適合自己的顯微鏡。物鏡的選擇是關鍵一步,除了標準的消色差物鏡,還可選擇為偏光優化、平場性更佳的復消色差物鏡,或具有更長工作距離的物鏡用于檢測大型樣品。 在觀察方法上,DM4P不僅支持基本的明場和偏光,通過添加額外的模塊,還能輕松升級到微分干涉相襯(DIC)。DIC技術能利用偏光產生三維浮雕狀的圖像,增強透明樣品的細節反差,非常適合觀察晶體缺陷、生物組織等。 對于需要定量分析的科研工作,可以選配補償器(如石英楔補償器或貝瑞克補償器)插入槽。這些補償器可以幫助測量樣品的雙折射光程差,從而進行更深入的材料性質分析。 相機的選擇同樣多樣。從常規的CMOS相機到高靈敏度的制冷CCD相機,用戶可以根據對分辨率、靈敏度和成像速度的要求進行匹配。若需進行動態過程記錄,還可考慮支持視頻拍攝的相機。 這種模塊化的設計使得DM4P能適應材料科學、地質學、法醫學、制藥等多個學科的應用,并能隨著研究項目的深入而不斷升級。購買前與供應商充分溝通具體應用場景,有助于獲得一套合適的配置方案。 符合ISO標準的人機工程學設計要求 |
徠卡DM4P光學顯微鏡的維護與保養建議